
在游走的众多城市中,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云南丽江,那真是个美丽的城市,古香古色的古城不时洋溢着浪漫的气息,一到那里立刻我就爱上了它!一条长长的小河围绕着整个古城,在人声鼎沸的古城里静静地流淌着,好像一条有生命的河流一样,静静地聆听着人们的故事!
太史第·一米阳光
由于选择了错误的路线,通往去古城的路竟然由菜市场开始,很多纳西族妇人背着手编的塑料篓,行色匆匆地挤在我们四周———这里人装菜装孩子都用这种双肩背篓。一时间烤土豆的味道、花椒的香味、茉莉花的味道、炒菜的味道、飞尘的气息……整个城市的气味以这种陌生的方式拥抱了我们,丽江的序言,竟是那种世俗的喧嚣的气味。
几乎一步出菜市场,“太史第”的大牌子就撞上了眼帘,朋友推荐了几次这家客栈,但出于心底某种对“推荐”的排斥,一直是想再寻寻觅觅的。只是,那些遍布长廊两侧遍植的花草一下子给了我措手不及的惊喜:常春藤、玫瑰、月季、兰草、菊及海棠树,有一大簇完全不知名的树,在冬日的寒冽之中,竟也茂盛如春……
60元一天的标准间,非常干净的床位,院子不小,还布置得满满当当,为了避免被露水和雨水沾染衣角,院落里好些地方都铺设了石板,每个眼神触及的亭台楼阁,都有可能藏着陈年的故事,院子里错落地种了很多花,电视机、电脑,饮水机闲散地放在院子的四处,还有一个大大的蒙古包,晚上支个火盆,大家在这里烤火,或是喝酒闲聊。老板夫妇外出了,留下老父老母在家,被客人们称为“叔叔”、“阿姨”,老板的女儿只有几个月,叫小渔,乌黑的眼珠子永远在眼眶里不安分地转动。还有一个朴素的工人,被客人们叫做“大哥”。住客们就这样懒洋洋地下楼,上网、喝酒,很无业游民的感觉。据说,这里很多住一两个月的,还有住一年多的,慢慢地就和这个院子合二为一了。
蓦然的,像是按动了遥控器上的慢速挡,这里的时光缓缓流动着,说话的速度、做事的人,还有从屋檐后面缓慢爬将上来的阳光,手背上有一明一暗的影子,恍惚之间还发现,树丛间躺着一只硕大的黄花猫,在它眼睛的半睁半合之中,时光悠闲地跳将开来,北京的故事仿佛轰然退潮,不知为什么,累一下子排山倒海。
我在晦暗的房间里睡得昏昏沉沉,客栈很安静,这床与那世界仿佛被强行阻隔,城市的声音远在天边,时间从雕花的窗棂之中慢慢渗透出去,世界终于慢将下来。
醒来的时候,已近黄昏,其他的游客们散散地坐着,商量着外出吃饭的、打麻将的、上网的……想起一个朋友说过,如果生命所剩无几,死也要死在丽江,因为在这里值得消磨你所有的爱恨情仇。
我和朋友边逛边聊,漫无目的地走在古城里。三年前来过丽江的她,初来乍到的我,均被汹涌的人流吓了一跳。这是个闲淡的季节,眼前却是一个王府井般的丽江,游客们如过江之鲫,跟着五颜六色的小旗子,说着各种方言的话,城市的气息再次扑来,让人窒息。
更让人窒息的是河边的酒吧们,桌子一张挨一张铺过去,很多的灯光,很吵的音乐,很闹的人,甚至还有纳西族打扮的姑娘们,用奇怪的语言在河两边对唱,我们竟有走入后海的感觉。随便走入一家酒吧里面,疯狂的打击乐里,红男绿女的身体随节奏扭晃着,他们痛苦不堪的样子,仿佛要将所有城市的包袱带入到这个曾经遗世独立的地方。
有歌手上台的时候,颇为小心翼翼地望了一眼安静的我们,嗓子不错,却是那种商业化的模式,终于,同来的国际友人说了句:这里很像美国的嘉年华!